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现在建筑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更高的需求,在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上的提升。现在的住宅建筑应该以人为本,在未来的住宅建筑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在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方面,以及人们在居住过程中对于生态建筑的感受,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对于住宅建筑的建设和生态的融合要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当地的建筑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利用生态建筑的理论对建筑的周边的环境进行使用,利用周边的土地和植被等生态物对建筑进行设计。现在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对建筑的生态环境利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土地的充分利用,将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建筑进行设计,增加土地的实用性和建筑的空间设计。现在的人口问题导致现在的住宅建筑都是低占地高住宅层次的设计,对于建筑的生态环境的设计也做了重点的规划,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让建筑和环境呈现共生史的成长氛围,更有利于两者的相互融合。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作为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桥梁,对于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条件。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引入生态环境因素可以对人们的生态理念有一个新的概念和想法。人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对生态环境要进行分析和利用,利用生态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感受,进而促进人和环境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融合。
4、增加绿化面积
在进行生态建筑理论应用时,应该对建筑的周边环境增加其绿化的面积,让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达到生态平衡。
5、增强了建筑物生态功能
低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就使用来说,具有节能效果,能够大大提升建筑物的价值,挖掘自然潜力,为优化人们的生活服务。生态设计结合建筑物的气候分区、室内热环境和节能指标、建筑布局的节能要求、能源利用和采暖通风方式等各方面的具体需要,科学设计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对建筑物的外墙、门窗、屋面和地面等设置保温结构和保温措施,尽可能就近利用建筑材料,同时,注重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环境与条件,满足相关标准和施工工艺条件,节能材料严禁雨雪天气中露天施工,使建筑物的冬天保暖和夏季通风的生态功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