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改造与装修的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31 09:44:05
       1、基于旧建筑空间结构改造装修
       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改造与装修的空间结构设计模式,主要包括拆分、重组、转化、扩大和植入五大类。旧建筑改造与装修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再利用要基于因地制宜原则,设计人员要结合旧建筑原有的空间结构和改造需要的空间结构来选择具体的改造模式。其中,拆分旧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改造装修的模式,适用于旧建筑空间结构垂直过高且水平过大,但是要求改造后建筑的空间结构水平为常规尺度的情况。重组旧建筑的空间结构,适用于旧建筑空间结构尺度较小,属于重复性空间设计,但是要求改造后建筑的空间结构为大尺度空间的情况下。转化旧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改造装修时,则常用于新旧建筑空间结构在较大程度上相匹配,则可以利用此种改造模式进行设计,还能实现最大程度控制资源成本。扩大旧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改造装修时,一般是因为旧建筑的基础空间无法满足改造后建筑的应用需求。这种旧建筑空间结构的改造模式适用于面积差值不大,且原有空间结构能够实现向建筑外部扩充空间的情况。当旧建筑原有空间结构布局在扩充后无法满足改造后建筑的功能面积需求,或者改造后建筑的新功能需要在旧建筑体系之外进行延伸,这种时候就可以选择在旧建筑改造后场地内植入新空间。
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改造与装修的模式
       2、基于旧建筑功能层面改造装修
       功能是建筑的立身根本与价值体现。基于旧建筑功能层面改造装修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拓展旧建筑功能;置换旧建筑功能;旧建筑改造装修后植入新功能。其中,拓展旧建筑功能是基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对旧建筑的功能拓展来促使旧建筑重新焕发活力而进行的。建筑因为自身被使用才产生了价值,而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装修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旧建筑的使用、应用得到延续,而拓展旧建筑的功能就是实现其功能应用延续的最简单的方式。置换旧建筑的功能则需要旧建筑本身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空间包容性大、新功能置换旧功能需要尊重旧建筑的空间与结构形态。一些旧建筑由于功能无法适应改造装修新项目的需要,所以常利用置换手法对旧建筑功能板块进行改造,这也是最常见、普遍的手段。例如桂林阳朔老糖厂改造项目,通过在旧建筑的空间里融入当代元素进行文化碰撞,产出新的对话内容,致使旧建筑激发出新能量。在旧建筑改造装修项目中植入新功能的方式,一般用于旧建筑原始功能中有一部分可以满足其改造后的要求,但是改造后建筑的功能定位还需要额外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来满足建筑经营运行的所有需求。在旧建筑改造装修后增加全新的功能内容时,需要确保新的功能与原始功能之间的衔接与顺畅,做到建筑新旧功能的有机共生。
       3、基于旧建筑立面层面改造装修
       旧建筑在经历长期的风吹日晒之后,立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并诱发一些其他的问题。当旧建筑功能发生转变时,建筑立面就是其功能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旧建筑立面层面改造装修主要有原貌还原、局部改造和表皮整体更新三种模式。其中,旧建筑改造装修采用原貌还原模式的具体情况或场景,主要是因为旧建筑属于地标性建筑且年代久远,不论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是当地群众对建筑的认同感,都标示着旧建筑的“非同一般”。所以这种对人民有着重大意义的旧建筑更适合对其立面层面进行还原装修。而局部改造的方式适用于旧建筑立面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变,旧建筑立面设计已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美观功能性等情况下。由于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改造与装修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新定位建筑属性,从而根据建筑功能对旧建筑的立面进行改造与装修过程中,就体量进行增加或删减。并且有的时候旧建筑改造为了表现当下建筑技艺、形成新旧建筑立面的视觉对比效果,在改造与装修过程中会适当融入全新、带有时代文化特征的元素。基于此,局部改造的方式虽然不存在适用界限,但是重点在于突出视觉效果的同时,实现对旧建筑立面的有机延续,即可以理解为新旧时代文化的交替融合的一体化呈现。表皮整体更新的建筑立面改造装修模式,主要针对一些立面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都比较小的旧建筑。使用表皮整体更新模式进行旧建筑改造装修时,需要立足于提高旧建筑立面的辨识度和审美价值。
城市化进程中旧建筑改造与装修的模式2